校对: 责编: 终审: 时间:2015-11-12 阅读:
2015年11月11日,我院特邀武汉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、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、耶鲁大学博士后、兼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、武汉大学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副系主任、支部书记——刘军平教授。在我院506报告厅做题为“互文性与翻译”的学术讲座。参与讲座的学生为我院英语专业14级、15级的全体学生。
本次讲座,刘军平教授以他自己参加第一届湖北省翻译大赛的亲身经历,来引出主题“互文性与翻译”,接着引经据典说道:“根据克里斯蒂娃的观点,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,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。”刘教授从互文概念界定入手,给我们讲述了互文文本的类型,再切入到互文与诗歌翻译,结合大量国内外名家的译作,从互文性视角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,强调互文性在译文中再现诗歌意象的重要性。他说文学作品有三美:形美,音美和意美,中西诗歌翻译在音韵、意象及意向性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,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外诗歌中互文特点,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。这里印象深刻的是刘教授提到李清照的那首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......”,不用深究,从语音上我们就能感受到“怎一个愁字了得”。本次讲座现场气氛轻松,刘教授声情并茂的演讲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。讲座结束后,绝大多数学生对本次讲座的评价和反应较好。